至暗之际,或许也是希望萌芽的时刻!
昨日立春,正式进入庚子年,人对生命的渴望喷涌而出。
更让人振奋的是,武汉疫情也传来几个好消息,为全国战“疫”增添信心:
一、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就在昨天,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战“疫”团队公布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这两种药对新冠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据李院士发言: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的浓度下,相比无药物处理的情况,能够有效抑制病毒达60倍;而达芦那韦在微摩尔的浓度下,与未用药物比较,抑制病毒效率高达倍,效果显著。
消息一出燃遍全网,虽然李院士的研究尚在体外实验阶段,但这和深陷争议的双黄连截然不同,无疑是逆转疫情的重要信号。疫情爆发以来每天都是确诊病例增加的紧张消息,李院士的重大成果更振奋了所有人。
李兰娟是谁?她是国内唯一的传染病学院士,也是执掌浙江省卫生厅10年的大将,10年间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
这次疫情爆发后,73岁的李院士远赴武汉,考虑到社会经济、疫情控制,她率先建议封城,在武汉,她一边带队抗疫,一边争分夺秒研制抗病毒药物,让人肃然起敬。
在疫区,她与援鄂医疗团商讨诊疗方案,还要救治危重病人,一度忘我到每天只睡3小时....
可以说,她和钟南山院士一样,都是为国分忧的无双国士,吊打那些抢功、发论文的伪专家。
医院副院长江应安就曾感叹:“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民族的脊梁。”
二,除了李兰娟团队的重大成果,还有另外5种药可能有效!最近,华为云科研团队联合同济医学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宣布,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药,分别是Beclabuvir、沙奎那韦、Bictegravir、洛匹那韦、多替拉韦。
5种药物怎么来的?这是华为等联合科研团队,通过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对种已上市或正在临床试验的药物严格筛选而出,可谓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这次联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都将通过华为云向各大科研机构开放,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
换句话说,除了国家集中援鄂的力量,社会各界、各大企业也在尽己所能、不遗余力地为战胜疫情默默努力。这些科研英雄,同样值得我们敬仰、点赞!
三、全国驰援,更多医疗资源正赶赴疫区。武汉封城以来,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团、解放军已分批奔赴武汉,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绝不是一句空话。
昨天国家又决定,再增加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同时调派高水平医护团队整医院或病区。
与此同时,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