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公司环境
网站资质
媒体报道
发展历程
网站点评
网站相关

东莞疫情态势总体趋稳全力以赴保健康

1月11日,东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志云,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麦耀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林永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莉萍,市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张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何碧怡主持。

东莞日报陈帆摄

东莞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志云:

首先感谢市民群众和媒体朋友们三年来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年1月8日起,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我市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和第十版诊疗方案要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目前,全市疫情态势总体趋稳。经过前段时间的统筹调度,我市医疗救治资源和重症救治保障进一步提升,对症治疗药品紧缺得到缓解,发热门诊日就诊人次、急救调度有效接听电话次数以及热线电话咨询人数自去年12月下旬达峰以来逐步回落,疫情态势趋于平稳。但考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我市疫情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全市重症救治仍然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力以赴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此,近期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有序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三年来,我市始终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阶段举措,持续有序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从“动态清零”到“二十条优化措施”、“新十条”,再到目前的“乙类乙管”。我们始终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调整各项策略,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确保平稳转段,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新阶段防控策略有助于我市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我市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持续推进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群众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全面提高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接种覆盖率。对于已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我们将有序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三是全力增加医疗救治资源。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重点增加ICU床位,保障好设备设施,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在全市已设置家发热门诊(诊室),并按照“应配尽配”的原则配置血氧仪等设备。对标国家和省关于重症资源的目标要求,督导各级医疗机构按时配足配齐重症床位和设备。在全市范围开展重症专业知识培训,重症医学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实现人员数量倍增。全面提升了急救调度和热线服务能力,全市救护车数量增加至台,其中负压救护车台。

四是切实做好对症治疗药品储备。我们对照国家居家治疗常用药目录,认真做好药品的生产、调配等工作,持续增加各类对症治疗药品储备,优先保障各级医疗机构退热药品的紧急供应。目前,我市镇痛解热类药品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酚酸钠等较为充足。按近期发热就诊人数及流感等就医需求,可满足3个月用药需求。我市坚持中西医结合,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疫治病作用,组织中医药专家制定预防方和治疗方,指导市民群众预防和居家治疗用药。

五是主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我们持续加强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强化属地政府责任,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对于婴幼孕残、65岁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点人员,分级分类建立清单,全力做好辖区群众就医需求保障。发动志愿者团队、社区力量,协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居家医治人员提供医药和生活物资代购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健康服务。为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健康“爱心包”近40万份,为邮政、环卫工人、保安、建筑工人、困难妇女儿童家庭等发放“医药包”15万份。发挥社卫机构家庭医生联系群众和主动服务作用,做实红黄绿色标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畅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对重点机构脆弱人群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春节将至,市政府适时发布了2.4亿政策大礼包,支持节日前后稳用工、拓市场、促生产、促消费,为经济回暖注入强心针。东莞的烟火气又回到大街小巷,乐购东莞万市级消费券和万元文旅体消费券等待领取,黄旗古寺恢复新春祈福活动,各地的迎春花市开门迎客,各式各样的莞玩、莞购、莞吃等一大波文旅体活动蓄势待发,让市民群众在东莞过一个平安健康、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但由于近期人员流动频繁,也请大家警惕疫情传播风险,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继续坚持好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始终做好个人防护,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特别提醒返乡过年的市民朋友,要按照“两避免两倡导”,安全有序出行,即避免带病出行、返乡;65岁以上老人、严重基础病患者等尽量避免出行;倡导大家出行返乡前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倡导出行必戴口罩。

最后,衷心感谢每一位市民朋友三年来的贡献和付出,感谢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借此机会祝全市人民向春而行、万事顺心,阖家幸福、平安健康!

焦点问答1

问:当前重症患者有哪些明显症状?出现了哪些症状患者要及时就医?在防重症方面东莞有哪些相应举措?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东:

当前重症患者有哪些明显症状?

1月8日起,我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也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根据目前我市感染者情况来看,重症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3类明显症状:一是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二是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三是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大于50%。出现以上任一指标时,均提示可能存在重症或病情在加重。

出现了哪些症状患者要及时就医?

若感染者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如: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5℃,并超过3天;出现气促、嗜睡、惊厥;进食困难,有脱水表现;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等。

在防重症方面东莞有哪些相应举措?

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我市严格按照第十版诊疗方案,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在防重症方面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提升发热门诊和新冠门诊的接诊能力。经过多次扩容,目前全市已设置家发热门诊(诊室),可实现最大日接诊量17.1万人次/日,能满足高峰期发热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关口前移,早识别,早收治,早干预,降低重症率。

二是全力保障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安全。截至1月9日,我市已完成37.85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摸排,按照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疫苗接种、失能等情况,将其划分为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红色标记的重点人群为8.55万人,占比22.6%;黄色标记的次重点人群为4.89万人,占比12.9%;绿色标记的一般人群为24.41万人,占比64.5%。各镇街(园区)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社区)通过上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qiancaoc.com/wzdp/14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