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欣
笔者从CMH年1月的中国药店品类发展指数中发现:在CMH监测的20座城市中,北上广深四城市同比均明显下滑,出现了负增长:北京-8.3%,上海-5.8%,广州-3.3%,深圳-6.0%。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场虽然位列第一,但比同期比上期都有所下滑,同比下降了5.8%,规模为8.0亿元;广州同比下降了3.3%,规模为7.1亿元;北京同比下降了8.3%,规模为6.2亿元;深圳同比下降了6.0%,规模为5.2亿元。在20城市中,同比增长的城市不多,只有七个城市有所增长,而本期新增的城市珠海虽然规模较小,但却是增长最大的城市,为20.7%。其余13个城市均下降,其中宁波下降最大,达到15.3%。
下面让我们来看下年1月四大城市品类结构变化的具体分析:
北京
药店大类产品结构变化
北京药店的市场规模为6.2亿元,同比下降了8.3%,环比同样有所下降,为-11.0%。(如下图)
药品市场销售份额前10品类增长率比较
感冒药仍然是销售大类,本期份额为11.8%,但环比同比均下降,本期泌尿补肾类以7.0%的份额跃居第三位,上升两个名次,但比较上个月,还是下降了3.4%,同比有所增长。另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也从上期的第十位上升至本期的第八位,环比同比均有增长。前十品类中的7个品类环比均有所下降,同比情况也不容乐观,两者增长最大的均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如下图)
上海
药店大类产品结构变化
上海药店的市场规模为8.0亿元,同比下降了5.8%,环比同样有所下降,为-6.6%。(如下图)
市场销售份额前10品类增长率比较
上海市场销售份额最靠前的是感冒药,份额占了14.2%,环比增长了4.7%,但同比却下降了6.9%。止咳化痰药从上期的第四上升至本期第二,份额为9.2%,环比增长了25.3%,而上期位列第二的补益养生类本期份额为5.8%,下跌至第七。镇痛解热药本期位列第十位,妇科用药排在第十一位,本期未上榜。(如下图)
广州
药店大类产品结构变化
广州药店的市场规模为7.1亿元,同比下降了3.3%,环比下降了2.3%。(如下图)
市场销售份额前10品类增长率比较
广州市场中,前三依次是感冒药、胃肠道用药和心脑血管类。感冒药份额占了13.4%,其环比同比均有上涨。本期补益养生类从第二跌至第四,份额为6.9%。广州1月份前十品类环比只有补益养生类和维生素\矿物质有所下降,胃肠道用药是增长最大的,为29.6%。同比方面,维生素\矿物质和外用镇痛药有所下降,其余均增长。(如下图)
深圳
药店大类产品结构变化
深圳药店的市场规模为5.2亿元,同比下降了6.0%,环比下降了1.3%。(如下图)
市场销售份额前10品类增长率比较
深圳市场感冒药以10.0%的份额位列第一,但其同比却下降了13.3%。其次是泌尿补肾类,份额为9.5%,同比同样有所增长,而且是前十品类中增长最大的,为45.5%。本期维生素\矿物质份额为5.4%,下跌是第七位,环比同比均下降。其他品类名次均在上下一位浮动,没有大的变化。(如下图)
结语
四大城市环比的下降与春节临近,人流返乡不无关系,但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成立的,在CMH发布的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数据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级市场年销售规模虽然均在50亿元以上,可这四大城市的增长都在低于全国总体,其中,上海市场出现2%左右的萎缩。从弱增长到负增长,药店的冬天来临了吗?
数据来源:CMH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